随着规模化禽类饲养业的大发展,禽类以消化系统机能紊乱、代谢异常、生长严重受阻,同群个体体重差异高达80%,呈现“四代同堂”。无均匀度可言!虽死亡不高,但群体与标准日龄值体重相差较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—禽类腺、肌胃炎呈现暴发和大流行趋势,给生产效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。
一、腺、肌胃炎的临床特点:
羽毛凌乱、消瘦、呆立、呆滞不动、萎靡不振、喜靠墙、不合群、采食饮水不积极,排泄消化不完全的饲料样变(有完整的玉米粒或玉米粉碎的粒状物)兼有长细条样变。
二、腺、肌胃炎发生的原因:
1、禽类无牙齿。口腔、食道、嗉囊、肌胃、腺胃、十二指肠及空、回肠、盲肠、泄殖腔构成禽的整个消化系统。
小鸡入舍后,食用饲料,其中的坚硬粒状物,如玉米粒在进入口腔、食道、嗉囊对其所接触的黏膜面易造成损伤(刺伤或划伤)也叫物理性损伤、机械性损伤。这些部位易造成各种感染,使感染部位出现糜烂和损伤!
2、饲料中的致霉因素,如黄曲霉菌素、烟曲霉菌素等各种真菌在损伤处聚集、繁衍,进而使损伤扩大化。
3、肠毒综合征:
(1)急性损伤:对禽类寄生虫病一般客户都不太注意或根本意识不到,网床平养或笼养的肉鸡、蛋鸡,粪便与鸡群隔离,则普遍认为,球虫病不会发生。粪便出现的白色石灰样、土黄色、灰色、酱油色,甚至出现胡萝卜样或西红柿样变还不自知,直到出现拉鲜血色变,同群中个体肥大的鸡出现死亡时才认为发了球虫病,这时才想起治疗,常常引起球虫病的暴发,而盲肠球虫造成的一般都是暴发性球虫病,且易造成重大损失。
(2)慢性损伤:慢性损伤则是隐性和不易察觉的!慢性小肠球虫是比较隐蔽的,感染了小肠球虫,虫卵在肠粘膜呈快速增殖和繁衍,耗费大量的氧,导致小肠黏膜细胞产生大量的乳液,使肠道PH值降低,肠道PH值的改变使肠道有益菌大量减少,有害菌大量繁殖,球虫与有害菌相互协同,使肠粘膜细胞损伤凋落进而死亡。死亡细胞碎片滋生大量有害菌使损伤更为严重,肠炎和肠溃疡发生,肠道综合征加剧,胰腺分泌胰液能力下降,各种消化功能减少或钝化,致消化能力下降,饲料营养在小肠中的吸收不良。
4、病毒与细菌感染:
(1)病毒感染:
因四时节气,气温变化大,舍温调整不合理。特别是秋末冬初、冬末春初这些季节交替的时段,畜禽易发生病毒性感染,许多病毒的感染都可能成为肠毒综合征及肌、腺胃炎发生的诱因之一,其中以正黏、副黏、冠状病毒、星状病毒、轮状病毒为代表最常见,由于病毒引起损害消化道吸收功能,感染的幼禽典型症状为发育不良,生长停滞及腹泻等,病毒性感染时一般不易造成重大损失,但当合并为继发感染时,易造成较大或重大损失(如禽流感)。
(2)细菌感染:
细菌能引起动物的肠毒,它是肠毒综合征的病因之一,一些细菌性疾病也是消化道或呼吸道中的常在菌,如鼻炎杆菌、大肠杆菌、副嗜血杆菌、链球菌等。常见的致病菌以梭菌为主,而不同的亚型也会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,其中鹑梭菌引起溃疡性肠炎,A型或C型魏氏梭菌引起坏死性肠炎,腐败梭菌引起坏疽性皮炎,而肉毒梭菌则引起全身麻痹性毒素中毒症状,如瘫痪不起。细菌通过刺激肠道黏膜,使肠道蠕动加快加强,消化液分泌排泄增多,饲料通过消化道停留的时间缩短,导致消化不良,营养物质吸收差。
三、腺、肌胃炎的流行特点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:
(1)流行特点:
腺、肌胃炎由于受到机械性损伤,肠毒综合征及不良的饲养管理三大因素的相互影响,而衍生、衍变成为国内特别是养鸡存栏较多省份,不论地面平养或是网上平养笼养的易发病。
(2)临床症状:
本病的发病初期,鸡群无明显症状,个别鸡只出现粪便变稀,不成形,粪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(如玉米)随着日龄增大,整个鸡群中部分鸡只开始腹泻,有的水泻,粪便变得很稀薄,以刚开产的蛋鸡或种鸡更为明显!颜色呈土黄色或西红柿样变,白色石灰样,酱油色呈彩色粪便,此症状持续两到三天后,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,导致鸡只发育不良,好似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,以肉鸡尤为多发或明显,个别病鸡中后期出现尖叫、乱窜、突然倒地或向墙壁冲撞、双腿向后伸直、伸颈张口呈“腹痛状”瘫痪抽搐、肢体麻痹而亡,皮下有多重瘀斑或出血。
(3)病理变化:
①嗜睡、萎靡、神经症状明显、双腿双翅、颈部、眼睑松软无力,麻痹瘫痪等症状;
②皮肤变黑,潮湿羽毛易于脱落,但皮肤完好无损,皮下有大量腥红色的水肿液,有或无气肿,肌肉色呈紫黑色或呈黑褐色,病变常见于双翅、胸、腿和腹部。
③嗉囊内充气,有水液,黏膜面潮红,腺胃肿胀体积似肌胃,变硬,乳头消失,黏膜易剥离,肌胃角质层糜烂,有火山口溃疡,角质层剥离后呈条索状,潮红充血。
④小肠粗肿,肠道黏膜面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,浆膜血管明晰可见充血变粗大。肠道胀气,肠黏膜增厚,麸皮样易剥离,肠壁菲薄似纸,肠壁变脆,前端充满了混有未消化饲料碎片的水样内容物,后段充满了橘红色黏液样物质和未消化的饲料,十二指肠出血性肠炎,肠内容物呈柿子样、鱼肠样或胡萝卜样,早期呈现卡他性肠炎,中后期呈坏死性肠炎,造成肠粘膜脱落,或是肠管多处呈现火山口样溃疡灶状病变,严重后可导致肠壁渗漏出现腹水或肠壁穿孔诱发腹膜炎。
⑤肝脏呈现灰绿色的坏死灶,肝脏质地变硬,胆囊肿大,脾脏淤血,肿大出血,以上病变可能单独或几种同时出现。
四、防制措施:
1、实施切实可行的饲养管理及消毒制度,减少各种应激因素,如温度不均匀,密度、湿度过大,突然减料、增料等。水槽、料槽、饮水器应定期清洗消毒,防止病从口入。饲料做好防潮、防霉、防鼠咬等,减少对肠道黏膜的损害刺激。
2、给予足量的维生素A、维生素D3、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,可以维护上皮黏膜细胞的完整性和对损伤细胞的及时修复。
如果你看到能有所帮助,我会非常荣幸。如果你有更多养殖问题,可以关注我,私信我,也可以直接在下方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