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一个领域,最烦的是什么?无疑是那些在头上飞来飞去的各种“专业名词”,尤其是英文缩写。而且,很多时候,这些缩写度娘还不一定知道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,互联网和互联网广告行业里,那些经常用到的词汇。
但是,这里不是名词解释,而是关于这些名词的故事。如果你想了解名词解释,恰巧3月中,中国广告协会互动委员会发布了《互联网数字广告基础标准》。这个绝对是我看到过的最全的名词解释。(虽然是关于互联网广告的,但毕竟互联网才是基础平台)想了解的朋友,可以关注微信公共号InternetBuzz,发送“名词解释”,即可以找到完整版本。
先从宏观上开始,什么是web1.0、web2.0、web3.0
web1.0:web1.0基本就是门户时代,网络就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,相较于之前的报纸、电视,只是多了一个渠道,而用户只是信息接收者。从传播学的角度讲,就是一个单向且无反馈的大众传播形式。再提升一下高度,这就是一个精英文化时代,话语权在少数人的手中。
web2.0:web2.0的基本前提是用户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者,他们也是信息的创造者(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UGC:User Generated Content)。典型的产物就是BBS和博客的兴起,每一个人都可以相对自由的发声,虽然大多数的声音实际上是不被听到的。但是,这依然不否认,草根文化、个性化内容、去中心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。
web3.0:关于web3.0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,或者说,这个时代还没有到来,还在酝酿中。但是很多人将大数据、云计算看作是web3.0中的一部分。如果说web1.0和web2.0一直做的都是连接的事情,那么web3.0要实现的就是万物互联。这种连接可能是通过网络,或者通过iBeacon,或许和工业4.0有点像?
宏观的结束后,看看大家最常访问的网站分类:
门户网站:当我们讲门户这个词时,是一个大而全的概念,这也是互联网发展之初的网站形式。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各类信息,新闻、财经、汽车、娱乐、时尚,它真的是一个门户。这些网站有哪些呢?——腾讯、新浪、搜狐、凤凰、网易。但是门户网站的兴盛已经是过去时,想想现在基本各家都有其他的特色——腾讯作为BAT之一,显然不靠腾讯网,况且它也不主要依靠广告收入;新浪有微博,虽然已不如当初鼎盛之时;搜狐有他家的视频;网易有他家的游戏。更重要的趋势,在移动的大潮下,新闻类客户端才是他们的重点。
垂直网站:讲垂直的时候,其实是相对于门户而言的。大而全似乎从来都意味着无法专注于一件事,不管是资源,还是能力。于是可以在某个领域更专业的网站,就成为继门户后的发展趋势。看汽车新闻,我可以不必在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看(当然,还是有很多受众),我可以在汽车之家、易车。看财经新闻我可以去和讯。但是,垂直已经不是什么发展趋势,重度垂直似乎才是。在垂直的领域里越走越深,可能还能发现已经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领域的一小片蓝海。如果发现了,就早点去创造价值吧!
想走技术流路线的,可以直接看下面:
PR值:全称Page Rank(这里可不是公关Public Relationship),是Google的一套评价体系,用来评估一个网站的重要性,满分10。具体的算法是一个很复杂的公式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。他跟很多因素有关,其中一个就是被外部引用作外链的越多,就越高。很简单,大家都指向你,尤其是质量高的网站,那你自然很重要了。
PV: page view的缩写,页面浏览量,看了多少个页面,PV就是多少。如果你现在已经看到了这里,那么你对我这个页面PV的贡献就是1。
UV:unit visit独立访问数,它与PV的差别,是它会去重,如果你看过了这个页面并收藏了,随便你之后再来看多少次,UV贡献都是1。(除非你清理了cookie,)
VV:上面两个缩写多是针对网页的,而VV则是针对视频或视频广告的,video visits。然后,没有然后了,他就是这么简单。
如果涉及到网站推广,那么有两个词是逃不掉的,它还都和百度有关:
SEO: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。说白了,就是如何让你的内容在百度搜索结果页排到前面,而又不需要给百度付广告费。然后优化的方法就有很多了,优化关键词,增加被引用的次数,定期更新内容等等。
SEM:Search Engine Marketing,有时候你也会听到PPC这个词,就是pay per click,跟SEM总体上是一回事儿。与SEO的差别就是,以百度为例的话,SEM要给百度钱,而SEO则不需要。而事事总是相互补充的,如果做不来SEO,那就用SEM吧。但在搜索中,SEM已经占据了很多核心的搜索结果,SEO也越来越不容易做。所以,钱还是很重要。
如果想了解互联网广告,那么下面这些词汇是必须知道的:
Impression&CPM:Impression即曝光量,指在指定时期内,你的广告被展现的次数。注意,只是被展现,而不是被看到。大家都知道,就算电视上放着广告,也不代表我一定会看,更何况广告环境嘈杂的互联网广告呢。我相信,很多只是被展现了。所以,国外有些机构提出了可视曝光这个概念,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。然后CPM(cost per mille)是一个衡量广告千次曝光成本的概念,为什么是千次而不是一次呢?因为很多时候,如果计算一次的曝光成本,都是以分为单位计算的,这样既不能准确比较,看起来也不方便吧。
Click&CPC:互联网广告与传统广告不一样的很重要一个部分,就是这个广告你不仅可以看,还可以点击,甚至转发、点赞,就是有更多的互动属性。Click点击就是互动属性中的一个。但是真的有人点么?之前写过一篇文章《互联网广告有人点么?》,里面提到了各种互联网广告的点击率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订阅号查找。与CPM一样,CPC(cost per click)是衡量单次点击成本的概念。CPC可以低到几毛钱,也可以高到几百块钱(百度的部分关键词会很高,比如医药类的词)。
CTR:CTR(click through rate)点击率,就是上面两个概念的比例,CTR=click/impression*100%,即在那么多次看到广告中,有多少比例的点击了广告。
点击到达率(抵达率):如果广告被点击了,总归是要到一个页面的,很多时候我们称这个页面为landing page落地页。当然,这个落地页可以是你的官网,也可以是个活动页,或者直接就是篇软文或者推广视频。但是所有的点击都会产生后续行为么?当然不是,除了正常的点击,还有很多是误点,或者是虚假的点击(自然没有后面的行为)。点击到达率衡量的就是这个效果,后端访问与前端点击的比率。正常的情况下,点击损失10%-20%都是正常的。如果更多的损失,就得好好找下原因了。又是如何判断这些损失的呢?通常,系统会判定打开不足一定时间的点击不被计入后端访问。
更多的名词解释,可以关注微信公共号InternetBuzz,发送“名词解释”,获取更多的内容。或者,如果你有想知道的名词,或者这些词背后更多的一些东西,直接发信息给InternetBuzz,愿与你一起探讨。